磁光科爾效應 Magneto-Optical Kerr Effect

簡介

磁光科爾效應(Magneto-Optical Kerr Effect,MOKE)常用於薄膜的磁學特性量測,甚至是用在自旋電子元件中(極為微小)的自旋極化量的量測。如下圖所示,將薄膜樣品置於電磁鐵中間,用一束線偏極化的雷射光入射到薄膜表面,其反射光的偏振方向會些微的旋轉(Kerr rotation angle, θK),同時其偏極化狀態也會從線偏振轉成些微的橢圓偏振(Kerr ellipticity, εK)。由於變化很微小,一般都假設其變化與樣品的磁化率 M 成正比,因此,藉由測量 θK 或是 εK 隨著外加磁場的變化,我們即可獲得薄膜的磁滯曲線。對於常見的磁性材料鈷來說,當入射光線以四十五度入射次微米厚的鈷膜時,其 θK 約為 0.015 度[JMMM200 (1999) 664];若是只有一奈米厚,則其訊號更小,約只有 0.002 度,所以是非常微小的變化。
磁光科爾效應的示意圖
但是我們仍可利用此效應來量測樣品的磁滯曲線,如下圖。
磁滯曲線的示意圖

原理

在磁性材料內部,上自旋和下自旋電子的能態密度是不一樣的,再加上自旋軌道角動量耦合之故,致使入射的左旋和右旋光子的反射率不一樣(大小不一樣,相位也不一樣),致使線性偏振光反射後,變成偏振方向旋轉,同時有些微橢圓偏振的光反射。可以參考此頁的模擬演示,即可清楚明瞭。

量測架構

磁光科爾效應的量測示意圖[JMMM200 (1999) 664]

參考文獻

  1. Z. Q. Qiu, and S. D. Bader, Surface magneto-optic Kerr effect (SMOKE),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200 (1999) 664